期刊简介
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,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,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。
往期目录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中国医药指南杂志

- 杂志名称:中国医药指南杂志
- 主管单位: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- 主办单位:中国保健协会
- 国际刊号:1671-8194
- 国内刊号:11-4856/R
- 出版周期:旬刊
期刊荣誉: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
1例以血小板减少为早期表现的儿童MDS报道
毛正禄;任羽;葛繁梅
关键词:骨髓增生, MDS, 血小板
摘要:1病例报告患儿,女,6岁,因乏力、间断皮肤瘀点2年,于2012年3月15日入院,住院号1210322。患儿2年前感冒后出现皮肤黏膜瘀点、乏力、易疲劳,曾在我院门诊化验血常规发现轻度贫血、血小板减低,未重视。3个月前患者因血小板低于西安儿童医院(2012.1.17)行骨髓穿刺示:巨核细胞成熟障碍。服用地塞米松0.75mg,3次/日,服用2个月后减量为0.75mg,2次/日,服用至2012年3月15日,未见明显好转,故进一步来我院住院治疗。既往体健,查体:T 37.5℃,P 99次/min, R 20次/min,患儿神志清楚,精神欠佳,满月脸,皮肤巩膜无黄染,双下肢、前胸散有出血点,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,心率99次/分,律齐,心音可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,腹软,肝、脾肋下未触及。实验室检查:HB 135g/L,RBC 3.35×1012/L,WBC 10.46× ;109/L、PLT 44×109/L,网织红细胞1.2%;末稍血片中可见幼红、幼粒细胞,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,血红蛋白电泳(pHS.6,醋酸纤维薄膜法)正常。骨髓检查:有核细胞减少,粒系增生活跃,占有核细胞的48.5%,以成熟细胞为主,少许细胞可见巨幼样改变,个别细胞存在核分叶过多现象。红系增生活跃,占有核细胞的8.5%,以中、晚幼红细胞多见,形态大致正常,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。全片未见巨核细胞,血小板散在减少。淋巴细胞未见异常。细胞化学及其它检查,骨髓铁染色:外铁(+++)、铁粒幼细胞65%,其中Ⅰ型32%、Ⅱ型13%,Ⅲ型1%,环铁粒幼细胞19%,铁粒幼细胞比率0.49(正常值0~0.22), MDS染色体检查:5p/5q-、7p11.1-q11、1/7q31、8p11.1-q11.1、20q12均呈阴性。骨髓活检:送检穿刺骨髓组织,基质出血,造血组织容量:>40VoL%,呈骨髓增生偏低下,脂肪组织增生,红系、粒系增生稍底下,两系中晚幼阶段细胞散在,可见小堆,全片仅见3个巨核细胞,其中一个为单圆核,淋巴细胞、浆细胞可见、嗜酸性细胞易见,未见纤维化。另见骨髓涂片1张,血性背景下见少量有核细胞。诊断:MDS,住院期间给予抗感染、保肝治疗,维甲酸小剂量治疗、继续小剂量激素使用,支持、对症治疗。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。复查血常规:HB 56g/L,RBC 3.78×1012/L,WBC 9.48×109/L, PLT 76×109/L,患儿家属要求出院,后患者多次因发热于本科住院治疗,MDS表现越发明显,于2012.8.3于本院住院时行自身免疫抗体系列检查示:RNP/SM(+) SSA(+) Ro-52(+)核糖体P蛋白(+)考虑结缔组织病不排除。患者于2012.10月再次入院血常规示:再次复查骨髓,骨髓穿刺回报:骨髓增生明显活跃,G∶E=4.7∶1,粒系增生活跃,占有核细胞的63.0%,其中原加早占8.0%,以中、晚幼粒细胞多见,大部分细胞体积增大、染色质疏松有核浆发育不平衡,粒细胞有分叶不能(pelger-Huet)现象,亦可见过度分叶细胞。红系增生活跃,占有核细胞的15.0%,以中、晚幼红细胞多见,形态未见明显异常,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。全片共见巨核细胞446个,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多见,产板巨减少,血小板散在可见,所见血小板部分体积增大,颗粒减少。单核细胞增多,可见幼稚单核细胞。淋巴细胞未见异常。血片:偶可见幼稚样单核细胞,血小板散在少见且体积增大、颗粒减少。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血象基本稳定,未再复诊,其后失去联系。
友情链接